以下十大恶习常常会导致销售的失败:
1.言行消极
所谓言行消极,是指每天心态萎靡不振,怨天尤人。言语之间,仅显负面思维,有意或无意的喜欢传播负面消息。据心理学家说,人每天产生成千上万个想法。但每定的想法就几个。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消极的、负面的想法上。一个拥有负面想法的人,不仅无法胜任工作,也无法面对生活,他的言谈举止必然也是消极的。消极的习惯是一种病毒,很容易的就传染给别人。
2.飞短流长
第二大恶习是“飞短流长”,所谓飞短流长,是工作不放在正事上,成日打听和传播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。举凡工作(正事)以外的“婚丧嫁娶、人事升降、机构改革、新来旧走”,无不是这些人关注的对象。一有风吹草动,便乐此不彼的四下窜连,相互讨论。飞短流长消磨了时间,降低了士气、耽误了正事。于人于己都是一大恶习。有道是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小道消息也是如此。有进取心的营销人应当严格要求自己。将精力放在学习与工作上。对于小道消息大可采取听之任之、一笑了之的态度。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也是这个道理。所谓钻营小利,指投机取巧,骗取正常收入以外的小利。例如虚报差旅行费、公关费、虚报导购员工资或奖金等。例如,在差旅费用的使用上,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常有一些制衡与反制的手段。有这样一些业务人员,每月出差只住澡堂,不在于他们有洁疵,而大于住澡堂便宜,一般过夜费用不过30-50元。而稍微好点的企业住宿标准都在200元左右。于是一月下来,光虚报住宿费用都在四五千元以上。对于差旅费用,有些企业采取实报实销但制定上限的方式,有些企业采取包干的方式。不管何种方式,企业都是出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,希望业务人员如实填报差旅费用。而有些业务人员往往出于图小利的心理,虚报差旅费用。于是,双方之间的博弈过程中,发展出了许多制衡与反制衡的手段。
4.渎职腐败
如果说“钻营小利”还是属于道德层面的问题,那么“渎职腐败”有可能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了。渎职腐败在营销界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。只是他的问题还没有大规模浮出水面而己。有道是人无横财不富,马无夜草不肥。某些营销人进企业的目的不是放在正道上,而是一门歪心思。尽想着挣得盆满钵满之后蹓之大吉,再寻找下家可以下手的单位。所谓拉帮结派,指表面上讲究江湖意气、哥俩好。实则刻意营造自己小圈子。对于圈子以外的人,要么老死不相往来,要么严防死守,要么打击报复。纯以个人的私利结成朋友圈,而不是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团结所有公司成员。
8.欺上瞒下
欺上瞒下不须要特别的解释。无非是基于个人私利考虑后的有选择的传达信息的方式。他的直接恶果是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。假设我们认为企业信息每个环节的传达率与执行率是90%,经过四个环节后,最终也只有65%的有效到达率。这还是相对客观数据。不扣除主观私利的恶意歪曲信息。